立冬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气温骤降:立冬时,气温骤降,这标志着冬季正式到来。此时大气逐渐干燥,风也逐渐加强,早晚降温明显,气温低于10摄氏度,人们需要更加注重保暖。
天空晴朗:在立冬节气期间,天空通常是晴朗的。晴好的天气适合出门活动,同时在这个时候阳光的辐射也不容忽视,可适当晒太阳保持身体健康。
粮食丰收:在过去,立冬标志着大部分地区收获农作物的结束。这时有些蔬菜和水果仍然可供食用,人们会收获各种粮食,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及豆类等。农民们会将粮食储存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充足的粮食。
立冬注意事项
饮食习惯
1、适当进补
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增加富含糖分、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钠、钾、钙等营养成分的食物。
2、饮食适宜清淡
饮食该以清淡为主,少食煎炒,多进果蔬,力戒温燥、辛辣刺激之物。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是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3、多喝水
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生活习惯
1、开窗通风
冬天家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应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早睡晚起
立冬之后生活起居调养应该以“养藏”阳气为重点,人们要适当的早睡,早上也不宜起得太早,以此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适当运动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4、调控不良情绪
冬季日照时间变短,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抑郁的心情,黑夜来临的时候人体大脑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会影响人的情绪。白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多到室外走动一下。
立冬吃饺子还是冬至吃
立冬和冬至都吃饺子,这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立冬吃饺子是因为饺子形状像耳朵,人们认为吃了饺子耳朵不会受冻。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的饮食习惯。
立冬需要吃一些温补食品,如羊肉、牛肉、鸡肉等,而饺子是温补肉类的好选择。在北方城市,很多人从早上就开始吃饺子。无论是立冬还是冬至都可以吃饺子,家人一起吃热腾腾的饺子也很开心。
立冬节气过后冷吗
立冬表示冬天的开始,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在寒冷的天气,我们应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古代讲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代表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表表冬天已经到来。
我们可以在立冬吃生葱,可以抵抗冬季湿寒,减少疾病发生;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能滋补;吃羊肉,可御寒益气。
立冬节气养生要点有哪些
01、起居调养
立冬时节,在起居调养方面应该早睡晚起,这样更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进入冬季,夜卧一般建议在晚上10点之前,早晨尽量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
与此同时,冬季的早晨是血管类疾病爆发的一个“高危时刻”,寒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每日起床时应以“缓”为要,醒来后先活动一下手脚,然后慢慢起身、下床,切莫起床过猛、过快。此外,季节变化,气温持续降低,还需要视情况调整衣着,避免受凉感冒。
02、饮食调养
进入冬季,饮食要以“温补”为主。在进补方面,大家需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宜温补、南方宜清补,不宜肆意进补。
北方相对寒冷,宜进补牛、羊肉等大温大热之品,这样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南方气候温和,应进补鸡、鸭、鱼类等甘温之品。值得一提的是,鱼肉蛋白质含量高,是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
与此同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也是增强体质、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比如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更多维生素A和维生素C,不仅能够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对心血管健康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冬季养护心血管,还可以多吃海鱼或者适当补充一些深海鱼油,它们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03、精神调养
冬季万物凋零,很容易出现消沉的情绪和凄凉之感,而不良情绪会引起身体的一系列反应甚至导致疾病。因此,冬季要注重精神调养,遇事不要过分急躁,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适当晒晒太阳、听听歌、养养花、打坐安神等方式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04、运动调养
立冬之后,早晨运动时间应在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同时注意“冬藏”,不宜大汗淋漓。
因此,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锻炼身体应以身体微热为度,推荐慢跑、快走、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而对于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禁止剧烈运动,同时运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锻炼过程中着凉受寒成为疾病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