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小雪的寓意和象征
“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故以“小雪”比喻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节气“小雪”与天气中的“小雪”没有必然联系。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从而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
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小雪的节气特点
1、小雪节气的天气特点是:天气寒冷;冷空气频繁南下;降雨稀少;并且是由雨变为雪。
2、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降到0℃以下。北方地区小雪节以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包裹树干,以防果树受冻。
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小雪节气一般什么温度
小雪节气之后,全国各地的气温都会有所降低,当然不同地区气温的变化可能都会有所不同。在华北地区,小雪气温的最高温度可以高达15摄氏度,最低温度可以达到五摄氏度,再往北大约东北地区,可能会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在西北地区很可能会出现下雪的情况。但是在岭南地区或者其他的一些沿海地区,小雪后的气温还是比较温暖的,大概可以达到15到20摄氏度左右。
小雪并不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然后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是三九的时候,所以在小雪的时候也不用过多的担心。但是小雪之后,全国各个地区的气温都会有所下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积极参加一些运动,并且添加衣物,避免由于受寒所导致感冒,流鼻涕或者发烧等症状的出现。
小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雪节气的特点是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雪量不大。
小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书中记载说:“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群芳谱》释义为:“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地寒未甚”雪量不大,故称为“小雪”。
小雪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古人认为天地阴阳之气交泰则出现虹,小雪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天寒无雨,不见虹,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寂然,天地闭塞,转入严冬。
1、吃糍粑
南方部分地方保留有“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作成的糍粑,软糯香甜,可口诱人。“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话,“碌”是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就像车轱那样滚动,粘上芝麻花生砂糖;“烧”即是热气腾腾的样子。
2、晒鱼干
乌鱼群、旗鱼、沙鱼等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中国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
3、吃刨汤
土家族会在小雪前后开始“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美食“刨汤”,用来款待亲朋好友。
过了寒露是不是就冷了
过了寒露就冷了。
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这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一般情况下,过了寒露就冷了。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之后,冷空气逐渐南下,南方地区昼夜温差加大,并伴随有秋燥的情况,北方冷空气已经逐步形成,绝大部分而定地区在冷高压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