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寒衣节是几月几日
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补衣节”、“补衣日”、“冬衣节”等。寒衣节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又叫做“祭祖节”“冥阴节”,民间称其为鬼头日。在我国有些地区要求在太阳出山前上坟烧寒衣,寒衣节在墓地烧纸时间最好在早上6:00左右,可以根据日出时间调整,在庙宇为先人烧寒衣时间则不限。
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过了寒衣节的日子,也就说: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
寒衣节的忌讳有哪些
1、寒衣节忌中午之后去扫墓
寒衣节扫墓,一定要选择上午太阳升起的时候,9-12点之间为佳,过了中午就不适合再去上坟扫墓了,除了阳气减弱,对先人也不尊重。
2、寒衣节忌结婚嫁娶
寒衣节是鬼节,是缅怀亲人的日子,悲伤沉痛,不适合结婚嫁娶。
3、寒衣节忌乔迁
民俗认为,寒衣节在道路两边收寒衣的亡人,会跟随乔迁的路人一路到家,对新宅不利。
4、寒衣节忌逗留野外
民俗认为,寒衣节当天阴气重,忌讳身体羸弱者长时间在野外逗留。
5、寒衣节忌晾晒衣服
寒衣节不要晾晒衣物,民俗认为,寒衣节晾晒衣物、被褥会被邪气附着,给人带来不好的运势。
寒衣节祭祀的禁忌
1、3岁前的婴幼儿魂魄不稳定,不能参与任何祭拜活动。
2、孕妇,无论怀孕多久(刚刚怀孕/三个月危险期已过/胎儿稳固坐等生产),都不能参与任何祭拜活动,会伤害到胎儿。
3、月经期的女性朋友,不能参与任何形式的祭拜。
4、身体虚弱、八字弱的人,不宜参与任何形式的祭拜。
寒衣节的传说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给死人送衣服这一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到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就到了十八岁,长得婷婷玉立,知书达理。一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人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北方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但孟姜女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才得知,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了,尸骨就埋在万里长城底下。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突然,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紧接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从里面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这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渐下落,围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之后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在长城内外广泛流传。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十月里鞭蓉十月一,家家户户缝寒衣,人家丈夫把寒衣换,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
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便将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送寒衣的这一天,称为“寒衣节”,之后,相沿成习。每逢十月初一,人们都要用五色彩纸剪裁寒衣,到坟头上将其烧给死去的亲人;也有人将剪制的寒衣,悬挂在小树枝上或插在坟头。这么做,虽然具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们对故去亲人的缅怀之情。
蔡伦大嫂的促销手段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而这个精明的东汉商人,乃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功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哭声从蔡家大院传出。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只听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连忙打开了棺盖。一个女人跳出棺来,那不是慧娘是谁?只见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一旁的蔡莫则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呢。”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便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以上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的那根亲情弦。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寒衣节上坟怎么做
一、物品准备
1、备香。香如同我们拿手机拨出的信号,香一点燃,祖先就知道是子孙来祭祀了。
2、备糕点。水果代表阴,糕点代表阳。祭祖,一般要备水果和糕点这两样。
3、备蜡烛。最好点一根蜡烛,蜡烛叫灯,这个为阳,可以让子孙走任何路都不会偏,不会走到黑道上去,这叫明道。
二、烧纸焚香
1、纸不是烧得越多越好。
2、焚香。烧香要烧365根。整个家族来祭祀的话,就按男丁来分,男丁有5个人就分5把,10个人就分10把,12个人就分12把。在坟地前面,要把香全部点起来。香点起来,这叫做补阳。
三、注意事项
1、烧纸不能用棍把纸挑碎,最好念念经。纸这个时候,就可以越多越好。可是烧纸时一定不要拿棍挑,一挑碎,就像人残缺了。祭祖的过程中要缓慢、端庄。这才叫续火、添香。
2、穿着要素雅端庄。去坟地最好穿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显得端庄,千万不要穿艳丽的衣服,也不要穿短裤、裙子,不然家里容易出现风流子孙。
3、表情要严肃,祭祀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
4、不要拍照。在墓地不要拍照,不管怎么样,坟地都属阴。
5、不要抽烟。在坟地要戒除恶习,别烧着香、烧着纸就吸上烟了,这样不恭敬。这样做容易上火,家中孩子容易顶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