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由来和含义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节气的含义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大雪进补过量阻碍新陈代谢
大雪过后,即将进入隆冬,过量的吃一些进补的东西,会让食物滞留在肠胃中,阻碍肠胃消化。人们经过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人们只有通过合理进补,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才能使来年少生疾病。
食补、药补、静养要适度,用之太过会影响健康,如食补太过会出现营养过剩;静养太过会出现动静失调;药补太过,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失调。因此,冬季调养时应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
大雪节气的特点
气温明显下降:大雪节气时期,气温明显下降,天气变得寒冷,这是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导致大气温度下降,从而使得降雪的可能性增加。
降雪概率高:大雪节气时期,降雪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在一些地区,降雪的次数和量都会增加,这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天气干燥:大雪节气时期,虽然降雪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干燥的天气。这种干燥的天气会导致空气中的湿度降低,使得人们感到更加干燥和寒冷。
大雪的三候
一侯,鹖鴠不鸣
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虎始交
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的影响
对人类的影响:大雪天气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例如,道路积雪结冰会给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也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大雪还会导致室外活动减少,人们容易感到寒冷和不适。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雪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大雪覆盖会导致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植物死亡。同时,大雪也会对动物产生影响,例如一些动物会因为无法找到食物而死亡。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大雪天气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大雪会导致交通运输受阻,从而影响物流和供应链。此外,大雪还会导致旅游业受损,从而影响旅游收入。
大雪节气一定会下雪吗?
不一定。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无必然联系。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因为“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
“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而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气象学上规定:下雪时能见度很差,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达5.0~9.9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