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年是什么时间

| 徐球

南方小年一般吃什么

饺子VS汤圆这对经典组合可谓是大小节日南北battle的压轴常客了,北饺子南汤圆交相呼应,一定程度上很能体现南北方人民的饮食生活特点。当然小年吃这两样老面孔也是有说法的,民谚说:“送行饺子迎风面”,用饺子给灶王爷送行尽到了地主之谊。同时在包饺子时还另有讲究,得说“包满了”而不是“包完了”,蕴意着来年粮食满仓,丰衣足食。同理南方人碗里的汤圆,也象征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在合家欢的日子里与家人一同分享,一家人开心迎接春节。

火烧VS年粽火烧同样是北方人钟情的小年节令主食,尤其是河南人。发面后的面饼里可以包囊万物,油酥、花椒、盐打底,包着肉末、鸡蛋、辣椒的咸口火烧,也可以铺上白糖变成甜口烧饼。外皮酥脆,内里热乎,令北方冬天尤为暖和。粽子出现在这里或许有些不合时宜,但“年粽”的说法在广西地区自古有之。就冲着“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的蕴意,不吃真说不过去。而且有别于端午粽子,年粽大多为长方体的大粽子,包着红绿豆和刚宰好的年猪。

粘糕VS米饼山东鲁西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甜味糕点,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南方小年的历史渊源

在古时候,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辞海》对“灶君”一词,有这样一段记录:《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释:“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灶神信仰是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南方小年历史传说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南方小年祭灶日期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79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