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的躲春习俗是什么
2024立春节气的躲春习俗是什么
躲春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习俗,主要是指在立春这一天进行的一些特定活动或行为,目的是为了躲避所谓的“太岁”带来的不利影响。躲春被认为是为了避开立春日可能出现的混乱气流,这些气流被认为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气运和健康状况。因此,人们可能会选择在那一天保持低调,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立春躲春的含义
躲春就是躲太岁,2022年犯太岁的生肖需要在立春“躲春”; 流年犯太岁的生肖运势不佳,容易倒霉运,遇事受阻。所以,在立春这天就通过躲春的方式来躲太岁,这天也是新老太岁交接的时候,躲春可以避免犯太岁的生肖人士躲避该年值太岁的星君发现。
立春节气躲春要注意什么
1、 不可见生人
在命理当中,生肖之间是既有相合,也有相克,所以在躲春的时候为了避免遇见与自己属相相冲的人,给运势带来冲撞,犯太岁者需要自己待在房间里,不要见到陌生人。就算是家中有相冲的属相,在躲春期间也要回避彼此,等到第二天才见面。
2、 不可躺着
在立春到来的具体时间段,是不可以躺着的。所谓新年新气象,立春到来代表着万物复苏,人们应当以积极勤劳的态度去迎接新的年份。但若时躺着,则给人懒散的感觉,也有不好的寓意,有可能导致来年无所事事,或者疾病较多。就算是一整天待在家中躲春,在非休息时间,建议大家也以看书学习为主,总之不要表现的太懒散。
3、 不能有口舌之争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口舌纠纷,尤其犯太岁者,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犯口角的概率就更大了。所以即便是躲春,也建议大家尽量少和家人说话,也不要在社交平台上与网友互动,留言等等,尽量避免争吵,免得戾气太重干扰到自身的磁场,对未来运势不利。
立春节气历史渊源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29]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在古时有迎春之仪。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元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明代作品《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节气物候现象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中国古代一些著作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秦汉后各地风俗文化融合,自秦汉以来中国各地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候平均气温”划分的季节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