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在影响你的指数基金收益
分析什么在影响你的指数基金收益
做每一项投资,都要有清楚的投资逻辑,明白收益的来源,才更可能在这个市场赚到钱。所以今天说说指数基金的收益来源。小编在此整理了什么在影响你的指数基金收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企业盈利
第一点就是企业盈利。
这点大家都能理解。有的股票在经历几轮牛熊市后,收益有十几倍,而有的股票只有几倍,甚至不赚反亏。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包含的股票的业绩持续增长,就会带动指数的长期上涨。
估值
第二点看估值。
之前看到一位基民留言:“为什么大家都说投资指数基金赚钱了,而我持有近5年还是亏的?”小编倒推了下时间,这位基民应该是正处于2015年小盘股泡沫,估值最高位购买的,且后来没有通过定投的方式分摊成本,所以还处于亏损状态。
估值是人们用来评估指数投资价值的一种方式,再好的指数,也不能买贵了。
目前常见的估值指标有市盈率PE,“市”代表市值,“盈”代表盈利,所以市盈率=总市值/净利润。
假如一家公司现在净利润是1亿,而总市值(股价_股数)是10亿,那么市盈率就是10倍。市盈率的数值越低越好
还有一个估值指标是市净率PB,这里“市”还是代表市值,但“净”不是净利润,而是净资产,所以市净率=总市值/净资产。
同样市净率数值越低越好。当市净率小于1,也就是总市值小于净资产时,俗称“破净”,此时投资安全边际较高。
投资宽基指数时,由于其包含了多个行业,历史估值中枢相对稳定,所以一般市盈率、市净率均可以作为估值高低的参考。
而行业指数,不一定要用市盈率,比如消费类行业指数,背后股票利润稳定可持续,所以适合参考市盈率;而强周期股为主的指数基金,利润每年波动较大,市净率更为合适。
交易成本
最后看交易成本,也就是交易基金的申购费、赎回费,基金本身的管理费、托管费等。
这一点可能很多朋友不太在意,但如果频繁交易做择时,或者投资金额较大,长期来看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比如同一只基金,有的渠道申购费率是1.5%,有的渠道是0,如果投资10万元,就是1500元的差异。这个就是你可以通过选择渠道省下的成本。
在这三个收益来源中,企业盈利带来的收益,周期较长。因为企业经营需要时间,好企业要拉开差距,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估值带来的收益,周期短一些,一般经历了3到5年或者一轮牛熊市周期后,会较为明显。
成本的效果则是立竿见影的,省到就是赚到。
此外,近些年指数基金自己也在逐渐迭代进步,力求让收益和投资者的持有体验越来越好。下面总结了两个较为显著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增厚收益的方式多了,比如新股申购,目前网下新股申购沪深两市分别有6000万的底仓要求,而一些指数基金因为长期持有高仓位的股票,具备参与A股新股申购资格。
不过是否能参与也要因基金而异。
其次就是2019年7月开始实行的转融通业务。
公募基金开展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是指基金以一定费率向证金公司出借证券,证金公司到期归还所借证券及相应权益补偿并支付费用的业务。
通俗的说,基金公司将持有的股票借给证金公司,办理转融通业务,到期后获得归还股票和相应利息,获取的利息收入计入基金资
第二个变化就是费率的降低,一方面是基金公司收取的费用降低了,比如赎回费,原本一些C类基金满30天无赎回费,改革之后,有的C类基金满7天即无赎回费。
另一方面券商收取的交易佣金也在下降。指数基金买卖股票也是需要缴纳交易佣金的,十年前,很多交易佣金是千分之几,现在主流的佣金只有万分之几了。
近两年来许多投资者购买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绝大部分基金的大幅亏损对于投资者的这些疑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李颖指出,首先基金产品本质是一揽子证券投资组合,基金的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在股票市场连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以投资股票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难以取得正收益。在股市上涨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所以,基金也不可能创造神话,在近几年市场连续下跌的行情下创造很高的正收益。
从长期的绩效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基金的整体表现要好于个人投资者,尤其在牛市和震荡市场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过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报,而个人投资者这一比例均达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报,而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至50%。因此,基金仍不失为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较好的投资工具。
无论是中国股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都需要市场整体的理性来推动。但是作为投资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听信销售人员的宣传。如果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资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单一的股票类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动风险的冲击较大。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抱有长期投资的心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续期选择相应适合的基金产品,避免过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热点基金、多关注长期业绩相对较为稳健的基金,通过定投、组合配置来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基金收益相关文章:
★ 基金投资小白入门
★ 证券投资基金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