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风险如何评价
分析基金的风险如何评价
风险和收益就像是硬币的两面,如影随形。投资除了追逐收益外,更要充分认识和评价风险,基金投资也不例外。小编在此整理了基金的风险如何评价,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对于基金风险最直观的认识来自于类别,不同的类别对应了不同程度的风险。一个被广为认同的关系是这样的:股票基金风险最大,其次是混合型基金,再次是债券型基金,风险最低的是货币基金。
这种基金类别与风险的对应关系,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但也有例外。
例1: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风险大于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如果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仓位达到90%以上,同时集中持有高成长性股票,这类基金的风险可能高于沪深300指数基金。
例2:纯债基金风险大于二级债基。如果纯债基金中大比例持有某只发生违约的债券,那么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完全有可能超过二级债基金中股票波动带来的损失。
例3:债券基金风险大于股票基金。如果某只二级债基金中大量持有可转债,虽然其仍属于债券基金,但其风险完全可以超过一般的主动管理股票基金。
精细化的风险指标
1、波动率——风险的基础定义
波动率在统计学意义上又称作标准差,它是衡量一切随机变量易变性的数学概念。这个概念大家不用去细究,不是数学或金融工程专业的人很难完全搞懂。我们这样理解就行了:波动可以等同于风险。所有金融产品的风险都可以通过这个指标进行衡量,并且相互比较。波动率越大,代表该基金随着市场的变动涨跌就越剧烈,风险也就越大。
波动率这个指标,可从各大基金网站上查询到,以下数据来自于天天基金网。
对比上述数据,我们发现波动率必须明确衡量的时间区间,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而且衡量的时间区间不同,波动率也会不同。因此,要比较两个基金的波动率大小,必须在相同的时间区间上进行。一般通过最近一年波动率的比较来判断两支基金的风险大小。
2、最大回撤——最惨的那天会是怎样的
最大回撤关注的是下行风险。在选定周期内任意历史时点往后推,产品净值走到最低点时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最大回撤是用来描述买入产品后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在基金投资中,我们往往关注某只基金产品的单日最大回撤,即过去一年中单日最大跌幅。这个数据能够回答一个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最惨的那天,我们持有的基金会跌成什么样子?
我们之所以关注最大回撤,主要是为了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判断基金的风险是否超过了我们的心理底线。在选择基金时通过最大回撤这个指标,我们能够将一些超过我们风险承受能力的高风险产品过滤掉。
如何运用这两个风险指标指导基金投资?
1.我们可以先在市场上找出一些业绩表现抢眼的明星基金产品(主要是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构成备选产品池;
2.确定一个最大回撤的阈值,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剔除;
3.比较池中剩下产品的波动率,从中选择波动率较低的几支产品进行投资。
虽然高风险往往意味着高收益,但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因此,通过波动率和最大回撤两个指标来选择基金,或许会失掉潜在的高收益。但适度的风险控制却能够让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睡得更香!
近两年来许多投资者购买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绝大部分基金的大幅亏损对于投资者的这些疑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李颖指出,首先基金产品本质是一揽子证券投资组合,基金的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在股票市场连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以投资股票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难以取得正收益。在股市上涨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所以,基金也不可能创造神话,在近几年市场连续下跌的行情下创造很高的正收益。
从长期的绩效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基金的整体表现要好于个人投资者,尤其在牛市和震荡市场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过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报,而个人投资者这一比例均达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报,而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至50%。因此,基金仍不失为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较好的投资工具。
无论是中国股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都需要市场整体的理性来推动。但是作为投资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听信销售人员的宣传。如果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资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单一的股票类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动风险的冲击较大。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抱有长期投资的心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续期选择相应适合的基金产品,避免过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热点基金、多关注长期业绩相对较为稳健的基金,通过定投、组合配置来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基金的风险相关文章:
★ 新手理财投资知识
★ 新生基金理财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