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评价中的短期主义倾向
基金评价不是一个简单事,绝不是只看短期或长期投资业绩那么简单。很多投资者觉得自己买到的基金不行,是因为投资者对基金缺少了解,对基金经理缺少耐心。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基金评价中的短期主义倾向,仅供大家参考!
基金评价中的短期主义倾向
长期主义是很多投资者挂在嘴边的词,但真正理解长期投资的只是少数人。与赢在长期相比,很多人关心的是基金短期涨不涨,涨幅大不大的问题。可以说,很多错误的基金评价都是短期主义引起的。
基金是时间的朋友,公募基金在产品设计中,有意通过惩罚性赎回费制度的设计,来降低投资者的短期交易倾向。短期交易越多,基金的申购、赎回成本越高,原本确定性的长期收益,就在短期的不确定性和高昂的交易成本中给磨灭了。
股市短期的走势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今天有一个热点,明天又有另一个热点,这些此起彼伏的热点会使一小批股票布局契合的基金,短期业绩亮眼。但我们也知道,市场上的热点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投资中少一些噪音,少一些比较,或许我们不会把这个太当一回事。但是在媒体的报道与比较之心的驱使下,我们难免觉得自己买到的基金自惭形秽。
比较之心使持有人产生了自己持有的基金不行了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去深入了解,盲目更换基金去追涨,就有可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短期热点型基金主要上涨的时段你没有享受到,热点散去之后,走上均值回归之路却被你碰到了。因为你的投资评价标准是短期的,那么你又会对新的热点基金充满热情,如此的短期主义与喜新厌旧会使投资者与真正长期优秀的基金无缘。
什么是封闭式基金
属于信托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固定不变并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投资基金。
由于封闭式基金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采取竞价的方式,因此交易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并不必然反映基金的净资产值,即相对其净资产值,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有溢价、折价现象。国外封闭式基金的实践显示其交易价格往往存在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从中国封闭式基金的运行情况看,无论基本面状况如何变化,中国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走势也始终未能脱离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
基金下跌重绝对收益,上涨重相对收益
公募基金内部在进行业绩考核时,往往比较重视相对业绩:要考察在同行、同类中的业绩排名。投资者在进行基金评价时,往往见异思迁。在市场上涨阶段,投资者对基金的评价重视相对收益,非常看重业绩排名与相较沪深300等对照指数的超额收益。但是在市场的下跌阶段,投资者又换了评价标准,开始从绝对收益的角度去评价基金,抱怨基金在下跌中逐渐变为了负收益。这是典型的想吃肉但又不想挨打的投资心态。
虽然稍理性一点的投资者,都理解基金无法做到绝对收益,但在下跌行情中,又会苛责基金的跌幅大于自己所对比的指数。能涨抗跌的基金固然是最好,但这类基金也是非常稀缺的。大部分基金可能是能涨也能跌的状态,即上涨阶段里涨幅大于指数,下跌阶段里跌幅也大于指数。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妨碍他们取得超额收益。
也有一些防御属性强的基金,上涨可能跑不赢指数,但在下跌行情中可以依靠良好的防御特征,跌幅远低于指数。这类基金在上涨过程中,你会觉得拿在手里体验糟糕,但真的来了下跌行情,你才会觉得这类基金也是弥足珍贵的。
从上评价误区来看,对于你买的基金到底行不行这个话题不宜轻易下结论。归根结底,想要评价基金行不行,我们还是要落脚到对基金经理的评价之中。如果你对基金经理有足够多的了解,什么行情下能表现好,什么行情下一定会表现不好,你应该是心中很有数的。
我在做基金组合的过程中,会全面考察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在选用基金经理时,像足球队教练那样去排兵布阵,进行组合投资。比如,前些日子我详细介绍了价值五剑与成长五剑组合的基金。哪一些扮演进攻性的前锋角色,哪一些扮演均衡稳健的中场角色,哪一些扮演有防御力,侧重降低投资回撤的后卫角色。当你弄清楚了每一位基金经理的特点之后,你应该不会去盲目比较投资成绩,不会随意去怀疑自己投资的基金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基金相关文章:
★ 基金市场投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