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储户有哪些替代品
正当储户想着,要不要把钱搬去别的银行时,多家股份制银行及部分城商行也跟进下调了存款利率。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储户有哪些替代品,我们一起看看吧!
利率下降,并不突然
本次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并不突然。早在今年4月份,部分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已经下调了其一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
既然此前已经下调过了,为啥没过几个月又要下调一波?直接来说,跟两个因素有关:存款利率市场化、LPR的下调。
“利率市场化”这个词,并不新鲜,近年来,一直是央行推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早在2015年10月,央行就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金融机构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
2021年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的方式来确定。
所谓利率市场化,指的是金融机构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并且给予各家金融机构一定的利率决策权。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给出一个参考价格,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利率进行适当上浮。一般而言,利率浮动多少,跟银行本身的资产情况、经营方式都有一定的关系。
总结一下,目前存款利率的定价方式为“基准利率+基点”模式。就此次来看,下调并不涉及基准利率,而是在原有“+基点”方面做了减法。
今年4月,央行指导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调整机制,推进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明确相关成员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一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自主合理确定其存款利率水平。
今年7月份的时候,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这个机制建立以来,各家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主动调整了存款利率水平。据初步统计,今年6月,全国银行新发生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是2.32%,这和调整前的4月相比,下降了0.12个百分点。”
因此,不少专家认为,此次银行存款利率普遍调整,是对之前调整的延续。
另一方面,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也推动了存款利率与LPR之间的联动。
毕竟,银行主要靠息差来赚钱。LPR的下降推动了银行贷款利率的下行,为了盈利的考量,存款利率也随之出现下降。
此外,专家也指出,此次存款利率调整多集中在三年期,这一期限存款的规模高于五年期,因此,涉及的客户数量也会多于五年期。而随着涉及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存款替代方式还有哪些?
存款利率都下降了,投资者还能投资啥?一部分储户依然坚守存款类产品、一些储户开始尝试基金、保险等方式。
事实上,作为风险系数非常低的一种产品,笔者还是觉得,把存款当作自己的底层资产,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底层资产的逻辑不在于靠它赚多少钱,而在于相对稳定。只有在保证自己资产稳定的前提下,再去博弈高收益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一些投资,才是有意义的。
除了基础存款以外,近年来,大多数银行推出的大额存单业务,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当然作为与基础存款相挂钩的产品,这次大额存单的利率也随行就市地下调了。
近日记者前往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调研时发现,继存款利率下调后,大额存单利率也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以3年期的大额存单为例,市场上年化利率在3.5%以上的产品已经“难觅踪迹”。
其中,多家大行的利率普遍维持在1年期2.0%、2年期2.5%和3年期3.1%的水平。
不过,利率下行丝毫没有影响居民的热情。《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目前多家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依旧十分紧俏,市面上2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额度“告急”,能否买到全凭客户的“手速”。
对于这种抢大额存单的现象,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尽管部分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但对于低风险储户来说,其收益仍具竞争力。同时,部分储户预期存款利率下行,通过购买大额存单可以提前锁定目前相对较高的储蓄收益。”
储蓄国债也是好选择
储蓄国债是由国家发行背书的一种债券,其安全级别要远高于银行存款和其他理财产品。另外,储蓄国债在没有到期之前,可以提前兑付,只会扣掉部分利息,并不会像定期存款,全都算作活期利息。
从收益上看,尽管国债利率也在不断下降,但也并非完全不值得买。比如8月发行的储蓄国债,3年期利率为3.2%,5年期利率为3.37%。对比来看,还是要高于一些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
在资产地基打牢的基础上,在自己风险可承受范围内,尝试一些能为资产增值的方式。比如基金,尤其是指数型基金,对于初入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算是比较友好的。
指数型基金一般都是被动复制指数的走势,并不主动追求收益,只要减少跟踪指数的误差即可。
另外,相对于股票型基金来说,指数型基金的波动比较小,指数型基金的涨跌幅是通过个股加权后统计出来的,因此波动率相对较小。
比如,一些常见的指数型基金,像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申购费率低也是指数基金最大的优势之一。
当然,操作手法上,一般建议,在市场估值低的时候多买,估值高的时候少买,从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大家最熟知的例子就是巴菲特的10年赌局,赌的就是,没有一个主动基金能够打败标普500指数基金。
结果,巴菲特通过十年时间证明了指数基金比主动管理型基金表现更好。这也是巴菲特为什么一直在公开场合推荐指数基金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投资理财千千万,具体到实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