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保险如何切出更大的蛋糕
2022养老金保险如何切出更大的蛋糕
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已连续三年持续提高。与此同时,商业养老类保险产品也正悄然崛起。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养老金保险如何切出更大的蛋糕,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三支柱1.0版本”遇冷
在养老金融赛道上,保险业率先入局,也曾是在第三支柱中唯一拥有税优政策的行业。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下称“税延养老险”)早在2018年就开始落地试点,被业界称为“第三支柱的1.0版本”,不过截至2021年底该产品仅实现6.3亿元的保费收入,仅覆盖5万多名参保人,远低于税收优惠政策可激励的潜在人群。
另据数据显示,从2019年3月开始,税延养老险新单件数和保费收入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截至2020年底,税延养老险累计保费收入仅为4.26亿元,参保人数不足5万人。根据上述数据,税延养老险从2020年底到2021年底仅增长了2亿元左右的保费收入,覆盖人群亦未有扩大。
据《财经》记者了解,2018年试点以来,银保监会共批准23家保险公司经营税延养老险,合计推出了66款产品。从最直观的产品收益率来看,税延养老险的收益多为3.5%甚至更低,销售情况也远不及普通的商业养老年金类产品。
根据首批试点地区江苏银保监局的一份专题调研显示,试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即覆盖群体有限、优惠力度不足、手续办理繁琐和销售渠道单一。目前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企业团体保险方式直接销售税延养老保险,该渠道实现保费收入占比90%以上。
据一位曾参与税延养老险试点的业内人士分析,试点覆盖的人群远不及预期,但这也和宏观和市场环境息息相关,试点时主要做的都是团险客户,自保件的比例非常高。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的分析共同指向税优力度这一最根本的产品核心要素。市场分析指出,从测算结果来看,税延养老险的节税效果对投保人的工资收入具有敏感性。阶梯税率下,税前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的人群节税效果最好,月收入不足1万元的客户群体投保意义不大。
虽然税延养老险遇冷,但作为1.0版的试水亦给未来的第三支柱产品输出了经验。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此前分析,目前,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已超期四年,如将其视为第三支柱的1.0版本,目前出台的“7号文”所规定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2.0版本。
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分析,在此前税延养老险试点中,采取EET的递延征税模式(缴费和投资环节不征税、领取环节征税),对于高收入群体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中低收入群体因收入达不到起征点而无法享受,不利于提升制度的公平性和覆盖面。根据国际经验,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还可以考虑采取直接财政补贴方式,如德国的里斯特养老金计划。
他还提出另外两项建议,一是可以降低领取阶段的税率,二是简化税前抵扣流程。此前试点税延操作流程复杂,增加了参保的难度。繁琐的抵扣流程影响了企业组织员工购买和员工个人自发购买的积极性。可将税前抵扣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项目,简化税前抵扣流程。
富达国际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丛黎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分析,第三支柱在中国是新生事物,大的客户群体也为更好地进行投资者教育奠定了基础。税收优惠上,目前一种可能性是沿袭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时的做法,不过在表述上和实际操作上将更简单易懂,最终还是看政策落地情况。
专属商业养老险角力
和税延养老险产品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劲头正足。专属养老险试点一年即实现累计保费15.7亿元,是试点四年的税延养老险产品整体规模的近2.5倍。
据郑秉文公开分析,试点一年,它的覆盖人数和保费收入就超过了2018年税延养老险的覆盖人数和保费收入的规模。据郑秉文分析,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一年,它的覆盖人数和保费收入就超过了2018年税延养老险的覆盖人数和保费收入的规模了。目前来看,从市场的这种需求和大家的评价看,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颇有前景,就可成为个人养老金的“合格产品”。
根据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截至今年7月末,专属商业养老险累计投保件数近21万件,累计保费23.5亿元,其中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近3万件。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近期将出台文件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常态化经营,以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机构开展经营。
自2021年6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试点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人保寿险、新华人寿等六家人身险公司。今年3月1日起,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并且在原有六家试点保险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加试点。
据一位寿险公司总精算师分析,专属养老保险保障终身,长期缴费可避免再投资风险、利率下行风险,终身领取可抵御长寿风险。与银行理财和养老目标基金对比而言,均有各自核心竞争优势。
据浙商证券分析,专属养老保险收益高、投保灵活,配合账户制的税优政策,相当于年金险和税优险的融合升级,预计将成为商业养老保险的主流。
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五家险企的专属养老保险平均结算利率5.2%,在商业养老保险中收益率最高。
“保险+”的新希冀
养老金融同赛道竞技下,新华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万峰认为,个人养老金将在整个金融领域展开竞争。原本寿险公司独享的养老保险市场大蛋糕,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盛宴。面对强大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寿险公司竞争力有限,必然影响寿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的拓展空间,倒逼其竞争优势的建立与提升。
谢琦分析,养老金融的同赛道,优劣势都是相对的。如果从保险行业的传统销售与服务模式而言,在同赛道肯定处于劣势,但个人养老金的制度是新制度,对应的不能用旧方法和旧产品来做,政策鼓励创新,这些创新包括渠道、服务等各个方面,保险行业去参与肯定是要着重发挥自己的专业性、特殊性。如果说优势的话应该有两点,一个是保险产品在综合服务场景上的优势,另外一个是保险行业对于长周期长期保证的优势,保险产品所独有的超长期限、安全稳健、类型丰富等特征,是保险业可以跨行业竞争的底气所在。“超长期限”可以做到与客户生命等长,甚至代际传承,“安全稳健”可以让老百姓放心他们的养老钱,“类型丰富”能够匹配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现金流管理需求。
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保险行业的竞争优势集中于领取期的生命年金领取模式、综合场景以及已布局的养老服务等。
无论税延养老,还是专属养老,都只是保险业切入养老金融大赛道的一角。养老金融的广义范畴之下,除了养老保障,更大外延的养老服务亦是保险的主战场,养老服务是一条正在焕新的长赛道。
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制度可能带来的更广阔发展空间亦令业界期待。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副秘书长孙博分析,通过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市场机构积累了产品运作、养老金融教育、养老投资规划等丰富经验,对于发展非纳税人群的商业养老金融具有良好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