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明确过年期间可燃放烟花爆竹
在东营市政府官网,有市民于12月10日提问称,下个月就过年了,可以放鞭炮吗?下面小编带来两地明确过年期间可燃放烟花爆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两地明确过年期间可燃放烟花爆竹
东营市公安局于12月14日回复称,根据《东营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暂行办法》,全市禁燃禁放区域内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共有7天,分别是农历腊月二十三、除夕至正月初五、正月十五。截至目前,我们没有接到禁燃禁放的相关通知。
根据滨州市政府官网发布的《滨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简明问答,《办法》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和传统习俗的需求,设置了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部分重点区域全面禁止燃放,包括文物单位、交通枢纽、人员密集场所、医疗、教育、养老、公共文化、机关办公区等区域和易燃易爆、防火重点单位等等,这些区域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另一种是在滨州市主城区(东、西、南、北外环路以内),县(市、区)城区建成区限制燃放,即自除夕至正月初五、正月十五可以燃放,其他时段不得燃放。
《办法》要求,燃放时应当以保障安全为原则。不得向烟花爆竹零售点、行人、车辆、建筑物、构筑物、建筑工地、树木、河道、公共绿地、窨井等投掷烟花爆竹;不得从建筑物、构筑物向外抛掷燃放烟花爆竹;不得在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燃放烟花爆竹;不得妨碍行人、车辆安全通行;不得采用其他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陪同。
春节新规:除了不让放鞭炮,部分地区还有2项习俗或将被禁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迎新年,除旧岁,承载着我国人民最未来最美好的期许。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春节这段假期里,我国56个民族有着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习俗,每个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禁鞭令 小编相信,无论习俗如何变化,放鞭炮绝对是各个民族过春节的重头戏。月底就要过年了,国内已经推出了“清退令”和“停工令”,大批在城市务工的游子们开启了第一批春运返乡热潮,回家休整休整准备开心过大年了。
但是,当今时代和往年不同了,因为鞭炮不再是想放就放了,“禁鞭令”早在2018年前后就已经开始逐步推广了,一直到2020年的春节期间,国内各个城市中几乎已经听不到鞭炮响了。如今,国内再接再厉,决定在农村地区重点推行“禁鞭令”。违规者,最高罚款将高达万元。
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自不必言说,污染环境,引发火灾,炸伤亲友这类事故屡见不鲜,而且很多农村地区在燃放完烟花爆竹之后,由于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打扫,导致纸屑废渣都无人清理,长此以往对农村土地和耕地也将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虽然你肯定和小编一样很怀念小时候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春节,但是为了大局发展,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遵守国家政策吧。
禁办席 不仅仅是“禁鞭令”,国内今年还推出了第二个规定,那就是禁止举办大规模的红白喜事,农村家庭遇到红事和白事往往都会宴请村民举办流水席,然而如今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明令禁止过年期间举办这样的活动,就连平时的管控也非常严格。据悉现在全国多地的农村流水席举办团队,都要经过当地质检部门的严格审核,拿到相关证件才能顺利办席。
如今过年期间,国内直接要求部分地区禁止办席,目的很简单,就是怕人口过于密集,导致公共卫生事件再次集中爆发。所以出于安全考虑,今年如果想要举办红白喜事的家庭,还是要一切从简,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卫生事故。
禁止赶大集 赶集对于以前的年代而言,是很重要的日常采买日。包括我们江西,很多地区因为交通的限制,村子里往往没有大规模的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所以都要去镇上赶集采购物品。而农村的小孩子们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就是过年赶大集,在集会上有各种各样好吃的和好玩的,寒冷的天气和热闹非凡的集会成了不少农村孩子最深刻的记忆。然而如今国内很多地区也开始命令禁止集会的频繁,目的还是只有一个,那就是防止人口过于集中,再次导致公共卫生事件出现。虽然各省份受这类卫生事件影响的程度不同,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大家还是要谨慎对待这种高密度的人群集会。
为什么不能放鞭炮
随着时代的发展,保护环境成为了一种趋势,燃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残留,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于自然环境来说是一种负担。所以近些年提倡一种保护环境的过年方式,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鞭炮了。同时,减少燃放鞭炮还能降低发生火灾的风险,能够让大家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春节。虽然现在不能燃放鞭炮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