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疫情“突然消失”有两个原因

| 金成

去年12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迎来第一波感染高峰。专家也曾多次预测春节期间将会面临第二次感染高峰,但是大家却发现,目前第二波感染高峰并没有到来,新冠病毒好像悄悄“消失”了一样,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小编带来专家:疫情“突然消失”有两个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专家:疫情“突然消失”有两个原因

专家:疫情“突然消失”有两个原因

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 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

病毒有传播系数,现在传不动了

中医

1月2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新冠病毒传播渐渐变弱,并非因为病毒本身有重要变化,而是社会面维持一定低水平传播,巩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感染了,也没人可传了,形成了群体免疫,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但专家表示,目前疫情传播处于低谷期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会消失了,也没有人敢断定第二波高峰期永远不会来。目前的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面积感染后,大家体内有了抗体

中医

全面放开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感染了。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但幸运的是,大家感染之后,体内都有了抗体,所以大家才感到病毒突然“消失”不见了,也没有人再感染了。

病毒进入我们人体的这一刻,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后续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在两三周时间达到一个高峰,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这个时候如果真的有病毒再进入体内,它能够很快被清除掉,所以大家体内有抗体,正处于不容易被再次感染的时候。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处于低传播期就放松懈怠,尤其是老人,出门带个口罩总没有什么坏处,短期内虽然不会再有高峰,但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会消失了。目前的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放开后第一年,各地旅游景点人山人海,大家慢慢的也疏于防护,转发出去提醒所有人,大家一定会感谢你~

面对年后长新冠,我们该怎么做?

气短、疲乏、心神不安、健忘.....等等症状一直伴随着我们。面对“长新冠”,中医康复有办法。

中医药治疗与调养

风寒袭肺证:

中医

症见咳嗽声重,畏寒发热,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6-10g,杏仁10g,紫菀15g,百部15g,桔梗10g,白前10g,前胡10g,紫苏叶6g,荆芥5g(后下),陈皮6g,生甘草6g。

风热犯肺证:

中医

症见咳嗽频剧,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或稠黄,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15g,菊花10g,杏仁10g,银花15g,连翘15g,薄荷6g(后下),桔梗10g,芦根15-30g,生甘草6g。

03

痰热郁肺证:

中医

症见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桑白皮30g,黄芩15g,栀子10g,知母10g,橘红6g,桔梗10g,瓜蒌仁15g,麦冬15g,浙贝母15g,生甘草6g,茯苓15g,鱼腥草50g(后下)。

风邪伏肺证:

中医

症见咳嗽阵作,咳伴咽痒,干咳或少痰,咯痰不畅,常因冷热空气、特殊气味诱发,身无明显寒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滑。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化痰。

方药:止嗽散加减

紫菀15g,百部15g,桔梗10g,白前10g,荆芥6(后下),陈皮6,生甘草6g,防风10g,龙脷叶15g,枇杷叶15g。

05

肺燥阴伤证:

中医

症见干咳,痰少黏白,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起病缓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20-30g,麦门冬15g,玉竹15g,天花粉15g,生扁豆30g,桑叶10g,生甘草6g,川贝末5g(冲服),北杏仁10g。

1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