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图灵奖得主杨立昆炮轰ChatGPT
ChatGPT是基于GPT-3.5模型开发的人工智能助手。它可以回答关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问题,并致力于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提供帮助和答案。ChatGPT能够运用广泛的知识,下面小编带来为什么图灵奖得主杨立昆炮轰ChatGPT,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图灵奖得主杨立昆炮轰ChatGPT
当地时间6月22日,杨立昆现身芒克辩论会,他表示,每一项科技都会伴随风险,但AI会屈从于人类并服务人类。“ChatGPT并没有真正理解现实世界,因为它们都是纯粹的文本训练,而人类的大部分知识与文本或语言无关。”另外他还预言,“五年内,就没人用ChatGPT了。
杨立昆为什么取中文名
喜欢中文名。
杨立昆是法国人,华人AI圈一直亲切地称他为杨乐康,他自己给自己取了喜欢的中文名字叫杨立昆。
杨立昆担任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和纽约大学教授,2018年图灵奖(TuringAward)得主。
ChatGPT为何如此之火?
ChatGPT如此之火有两个原因,一是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二是能够应对日常对话。
1、操作简单,容易上手
打开之后只需要在对话框里输入问题,就可以获得答案。
2、能够应对日常对话
根据官方介绍,ChatGPT以对话方式进行交互。对话格式使ChatGPT能够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和拒绝不适当的请求。
如何评价chatbot?
Chatgpt真的是高情商,可以写小说、写诗、写代码,写稿。
第一,面对提问,ChatGPT做出了高情商回答。
在回答“你是否会抢走我的工作”时,ChatGPT回复:我不会抢走人类的工作,而是将为人类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第二,在回答“ChatGPT是否无所不能”时,ChatGPT回应:我仍然有很多局限性和不足,例如,我无法判断一个人的诚意。
那么ChatGPT作为一个“聊天机器人”,为什么能有如此多的功能?其实,我们一直都理解错了。
严格来讲,ChatGPT并不只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以自然语言为界面的机器人。这是两码事。
虽然大多数人都只是将ChatGPT视为一个聊天机器人。但实际上,聊天机器人只是它的一个表现形式。它实际上是大语言模型(LLM)的一个代表,一个“以自然语言为界面”的机器人。这是不同的两件事。
“作为一种服务的自然语言界面”,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概念——然而,这件事每天都在发生。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如此:我们不停地训练自己,把书本上的内容翻译成自己可以理解的自然语言。
但是你有没有想象过这样一种场景呢——看书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精灵浮现在书本上,对你说:“我是这本书里的结构化知识的对话界面。我了解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关于这本书,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接下来,你就可以通过深入的沟通(聊天)逐步了解了这本书中所包含的知识。在把这些知识投入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你也可以随时通过“聊天”的方式,引入这个“精灵”的帮助。大家要知道,ChatGPT只是工具,它没有商业头脑,但它有庞大的知识库,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要用好ChatGPT这个强大的工具,使它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ChatGPT会取代人工吗?
ChatGPT不会完全取代人工。
首先,ChatGPT的“模式化”无法取代人类的“差异化”。 ChatGPT再“神通广大”,也只是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开发的语言模型,其流畅对话的背后是大量文本数据,机器智能一旦被概念框架限定,就只能在既有框架内运行,有时难免陷入“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而我们人类,生而不同,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差异性才让人类文明得以延绵、生生不息。
其次,ChatGPT的“理性化”也无法取代人类的“感性化”。人工智能的“智能”更多是一种理性能力,而人类的智能还包括价值判断、意志情感、审美情趣等非理性内容。就像ChatGPT在回答中所说“我不具备自主意识,我的回答不包含意见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