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产业发展,产业链跟得上吗?
在探索预制菜的生产实践中,构建起新型高效的城乡生活服务供应链平台,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模式多元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预制菜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基地直采 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
8月3日凌晨3点,在位于寿光市田柳镇的寿光市金投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里,张波和妻子已在自家大棚里忙活开来。他们新鲜采摘的黄瓜15分钟后便会被运到寿光市金投御达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流水线加工变成一包包预制菜,然后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我们园区是寿光市金投御达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定点供应基地,建设现代化蔬菜大棚160个,承包给110多个农户,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园区管理人员刘文龙告诉记者,为了实现标准化种植,他们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指导,确保运出的蔬菜全部符合质量要求。
寿光市金投御达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树军说,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每批次产品均执行原料入库检测、生产过程抽检、产成品复检、出具合格检测报告、产品留样备查流程等,确保出厂即合格。
加强研发 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当前,预制菜产业发展百舸争流,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在行业内拔得头筹,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无疑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综合性、现代化食品供应链企业,山东凯欣绿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全品类预制菜。去年,公司销售额达到3.9亿元。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强大的研发能力。他们拥有潍坊市企业技术中心、潍坊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市级研发平台,申请国家各项专利62项。今年,公司还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拟合作共建中国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潍坊分中心,为果蔬采后精深加工、预制菜生产工艺优化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借助预制菜市场的东风,位于青州的山东泽远食品有限公司加速产业布局,先后与多家大型超市建立生鲜蔬菜类全国门店战略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公司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实现产品生产销售由粗放式向精细化深加工转变,提高农产品和蔬菜的产品附加值。公司负责人袁朴凯表示,“下一步,我们要更加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研发力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链条延伸 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山东绿蔬配送服务有限公司满载预制菜的物流配送车便会准时从潍坊出发,两小时后抵达青岛开发区,而后这些预制菜将由配送小哥配送到居民家门口。
“对于预制菜来说,速度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公司负责人王建芹说,该公司的预制菜产品除了销往周边县市区,还与淄博、青岛、上海等省内外城市建立了稳固合作关系。
不仅如此,胡萝卜、茄子、双孢菇、芦笋……这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家常菜,被加工成罐头后,在欧美、东南亚、南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变成了抢手货。“我们研发生产的这款胡萝卜丝罐头,去年下半年开始投放俄罗斯市场,截至目前已销售1000多吨。”山东凯欣绿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部长王青松高兴地说。
抓源头,控终端,今年以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在预制菜生产上攻坚发力,不断提高研发水平,拓展产业链条,实现鲜活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到城市居民餐桌,为国内城乡居民提供生活便利,同时也让预制菜漂洋过海,出现在国外消费者的餐桌。
下步,潍坊市供销社将加快推进“供销•大厨房”项目建设,积极与全国供销总社果品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加快推进食品保鲜技术与冷链运输技术的发展,整合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延伸预制菜生产服务链条,从“标准化+个性化”的方向出发,助力潍坊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