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偏爱补钙?
缺钙却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疾病。在医学上,其被称作为骨质疏松症。对于补钙这件事,中国人一直都很执着。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我们一起看看吧!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骨质疏松可能是由于吸烟酗酒的原因所致,也有可能和长期卧床有关,还有可能是由于缺钙和缺维生素d的原因。通常会出现容易疲劳的症状,而且在活动时容易出现骨折的现象。
一般可以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缓解,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要让专业医生定好药物剂量再服用。
“有人吃糖,没人看病”
除了消费者端的情况,在资本市场上,振东制药能58亿元转手“中国第一钙”朗迪也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补钙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但是,与钙片们的疯狂相比,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药物当前的关注度却明显不高。
基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预期增长,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市场曾被各大药企争夺过。国内众多仿制药企也手握相关药品批件摩肩擦掌。但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都没有出现被业界称道的“重磅炸弹”级产品,并且市场还在下滑。
实际上,保健品大热但同领域药物销售平平的的现象还出现在失眠等领域中,这种现象简而言之便是“有人吃糖,没人看病”。例如,相比镇静安眠类药物地西泮、劳拉西泮、右佐匹克隆等,当前年轻人更熟悉的是睡眠软糖。靠卖“睡眠软糖”火遍全网的BUFFX于2020年4月才成立,其天猫店铺于2020年10月底才正式运营,产品上线30天内便拿下天猫睡眠软糖关键词下第一,2个月内睡眠软糖销售超过2万单。
观念问题是重要原因
这一情形的存在反映出的便是,相较于去医院排队看病、接受诊疗,人们在心理上对于进行日常保健的接受程度要更高。
而具体到质疏松症和失眠这两类疾病上,其一大共性特征便是,疾病在早期或是症状轻微阶段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比较有限,也就进一步降低了患者主动就诊的意愿。
和“牙痛要命”的感受截然相反。骨质疏松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有:腰背长期酸痛、突然出现夜间小腿抽筋、身高下降或者弯腰驼背等。对于此类症状,一般人的敏感程度也相对有限。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面,一旦患者通过专业骨密度检查确诊,除了遵医嘱服药,医生也会叮嘱患者注意日常保健,包括食补和补充钙和维生素D。
除了疾病本身的特征和治疗需求,没能及早发现高风险和极高骨折风险的骨质疏松患者,也导致了骨质疏松症药物没能发挥更大价值。需要指出的是,骨质疏松症会引发较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要数脆性骨折,即普通人常说的公众“老人家轻轻一摔就骨折了”。脆性骨折可能造成疼痛和重度伤残,若是髋部和椎体骨折,则可能降低预期寿命。
因此,及早发现高风险和极高骨折风险的骨质疏松患者,已经成为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一种新指导观念。基于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欧洲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ESCEO)出台了2020版指南,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也在2020版指南中更新相关内容。其中最明显的亮点便是:聚焦骨折风险评估,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更积极的药物干预。
同样的进步也出现在了失眠领域。2020年初,国际权威精神药理学机构英国精神药理协会(BAP)对其2010年发布的失眠、异态睡眠及昼夜节律障碍共识声明进行了更新。在国内,《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了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包括三个条件:一是,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二是,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一夜觉醒次数≥2次;三是,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此外,在疾病认识和诊断日益明晰的同时,保健品的功效也遭遇了质疑。2022年6月21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的最新推荐声明。研究指出,补充营养剂的获益并不能被证明,且还存在潜在危害,例如,高剂量的维D(≥1000 IU/天)可能会带来高钙血症和肾结石的发病风险升高。研究认为,普通成人没有必要服用营养补充剂,公众日常营养需求还是应通过各类富含营养的食物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