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大机会 > 生活资讯 > 2035中国战略目标

2035中国战略目标

| 日鹏2

2035中国战略目标范文

  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而在汽车行业,电气化也正在成为一项潮流,如今纯电动车和混动车在大街小巷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那么,你有想过2035年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35中国战略目标,供大家参考。

  燃油车全部为混动车

  10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路线图历时一年半完成编制工作,评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同时认识了汽车产业变革趋势与发展新趋势。其中,面向2035年的六大总体目标尤受关注,相信对行业人士和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重要信息。

  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愿景和目标

  目标之二指出,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将达到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到2035年燃油车全部为混动车”只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行业愿景和目标,并非强制执行的政策。如果以环保低碳的角度来看,我们更愿意看到这个目标能在2035年真正实现。

  2035中国制造

  据悉,中国发布了《2035年中国制造》: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该计划提出实现路线的多个战略目标,包括提高创新潜力和改善相关基础设施。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将电动汽车的平均电耗低至12千瓦时/百公里,并在2025年之前使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份额达到汽车销售总数的20%。此外,同一年将完全禁止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汽车的销售,唯一的例外是混合动力车。

  据悉,据统计,中国道路上有3.6亿辆各类机动车,其中汽车2.7亿辆。中国是道路上汽车数量的世界领先者。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占此类汽车全球销量的55%,但增长潜力仍然很大。

  此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去年全国道路上出现了2800万辆新车,其中120万辆是新能源汽车,略超4%。

  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伴随中国2025年制造计划以及中国2035制造计划中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技术进步,减少中国汽车中燃油汽车的比例,这将是中国为全世界环保稳步做出中国贡献。

  中国低碳发展形势、目标和战略研究

  11月5日下午,“2035年中国低碳发展形势、目标和战略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气候院)举行。2019年初清华气候院牵头组织十几家单位,进行了2050年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本项目在此基础上展开。本期沙龙讨论了“全球气候治理发展趋势及我国对策研究”及“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低碳社会建设及消费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两个课题 ,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模式,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研讨,共同推进项目研究,加强课题间的交流。

  张海滨和王灿就 “全球气候治理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对策研究”课题进行引导发言。张海滨分析了全球气候治理态势、问题和挑战,并对中国如何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行了系统思考。王灿侧重介绍了引领2035年目标下的战略研究方向并从技术的角度进行梳理,分析了碳中和驱动背后的技术战略和趋势,指出了四个研究方向和关键要点。邹骥、王勇和王栋对本主题的引导发言进行了评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指出只有立足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深入的描述,才有可能去考虑全球气候治理的出发点和目的,使得行动更具有针对性。

  潘家华就 “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低碳社会建设及消费理念和方式的转变”课题进行引导发言。他阐释了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内核,指出创建绿色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社会认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消费理念、解决方案、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转型。潘家华还分析了社会消费模式和影响其的主要因素。

  讨论交流环节中,裴亮分析了课题的国际背景中变与不变的因素,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的共同命题,在全球治理体制和《巴黎协定》的框架下,全球低碳能源技术的变革是大势所趋。在这些历史背景下,他对中国的作用和行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解读。关大博指出中国引领碳中和的意义非常巨大,对如何发挥这一引领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将资本驱动放到绿色技术和气候融资的角度予以阐释。戴铁军对减碳技术进行了探讨,建议通过协同效益促进未来的碳中和。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