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成为一线城市的条件
2022杭州成为一线城市的条件
近年来,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发展迅速,不断缩小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差距。立足全局发展杭州,在全省更好发挥头雁作用,争取跻身国内一线城市、全球城市第一方阵。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杭州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线城市的内核
杭州要跻身国内一线城市,优势主要有哪些?短板和不足又有哪些?
这首先得从一线城市的衡量标准说起。通常来说,经济总量、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大小是衡量一线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毕竟只有足够的体量,才有足够的辐射力。目前上北深广GDP位居前四,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也位居前四。
不过,经济、城区人口总量只是一个考量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经济、人口规模只是四个一线城市外在表现,从内在动力来说,一线城市的关键在于高端产业、高端人才的集聚,经济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在全国起到领先作用。此外一线城市还是全国商贸、金融、航运、对外交往等中心。
也就是说,一线城市不是简单的规模总量比拼,而是要看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对全国产生辐射能力和集聚能力,吸引全国的高端人才。在这方面,四大一线城市的工资水平位居全国前四,凭借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辐射能力也最强。
例如,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去年上海、北京和深圳均突破7万元,广州也达到68907元,逼近7万元大关。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方面,2020年四个一线城市都超过了1万家,位居前四。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一线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十分发达,不仅服务于自身,而且服务周边省份乃至全国。同时,一线城市的总部经济也最为突出。
杭州的优势
对比四大一线城市,杭州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字经济发展十分突出。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05亿元,同比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12.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1%,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物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12.1%和26.9%,均大幅高于GDP增速。
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杭州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2021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杭州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大。2020年,杭州市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牛凤瑞分析称,能够吸引人才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和发展空间。最近几年杭州在数字经济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而且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向一线城市迈进,步伐在国内同类城市比较快。“从全国来说,杭州是距离一线城市最近的一个城市。”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要成为一线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动能要比较强劲,要有比较好的环境支撑,服务支撑,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其次,要有一些产业发展的特色,杭州在数字经济方面有强劲发展的资源要素积累和发展动能。
汤海孺说,杭州提出跻身国内一线城市,更多的是从质量角度、从杭州担负国家使命角度来衡量的。在质量方面,杭州在数字经济方面是有条件的。杭州的资源禀赋,创新创业能力,要更多承担国家发展的一些使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杭州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短板和不足在哪里
与一线城市相比,杭州更像“单打冠军”,综合性功能与一线城市尚有不小距离。比如,很多基础性资源和设施方面,质量、数量仍然不够,城市规模比较小,中心城区的资源集聚力度仍有不足,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杭州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总体上,杭州的新兴产业比较注重模式创新,但在科技研发方面仍然不强,尤其是整个信息经济结构偏软。比如,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服务、数字制造等,杭州在数字服务业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数字服务业以外的领域如数字制造等领域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20年杭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7711家,与北上广深等城市均有明显差距。
汤海孺说,杭州的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但互联网经济怎么样进一步从消费互联网走到工业互联网,进一步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或者说新制造业发展,相对珠三角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产业之外,四大一线城市的枢纽功能、中心城市的功能都十分突出。牛凤瑞说,四个一线城市也是对外交往中心,国际化程度也是最高的,这也是杭州的差距所在。
近年来,杭州也在积极补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例如,在地铁建设方面,2月21日上午11时,杭州地铁3号线首通段、4号线二期、10号线首通段三条线路同时开通运营,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401公里。根据杭州地铁的建设规划,亚运会前,杭州将形成“12条普线+1条快线”共计13条线路,总长度达5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