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供应链背后还有新出路吗
2022苹果供应链背后还有新出路吗
最近,苹果iPhone14系列产品量产在即,富士康加大马力开启了高薪招聘之路。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苹果供应链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苹果供应链背后还有新出路吗
7月16日晚间,富士康iDPBG事业群发布消息称,郑州厂区自7月17日起,招工奖金最高为每人1万元,堪比一线城市的小白领。而深圳龙华厂区苹果iPhone组装业务招工奖金提高至6480元,比之前提高逾两成。
不仅如此,2022年富士康将扩招近50%的应届毕业大学生,俨然一副准备大干一场的态势。
此前,36氪的一篇文章《暑假,大学生涌入富士康流水线》,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富士康提供的工资确实很有竞争力。
2011年8月25日,库克接任苹果CEO,并于2012年在中国内地首发第一款苹果手机——iPhone5。从此,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蓬勃发展,中国第一代苹果产业链公司富士康、立讯精密开始切入苹果供应链,由此也开启了市值不断腾飞之路。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在市场上越来越饱和,苹果与供应商之间的利益之争也驱动他们各自寻找新的出路。
苹果的10年供应链话语权之争
如果说苹果旗下的产品是它开疆扩土的武器,那么苹果的供应链管理学则是它守护江山的一把利器。
搞生产,得先搞供应链。苹果的乔布斯、库克,都堪称供应链管理大师。据说,乔布斯对供应链的管理灵感最初来自于丰田汽车的及时生产制。
二战之后,为了修复经济,日本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用两招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工业奇迹。
首先,及时生产制(JIT)。大概意思就是,按照上游订单为主,需求订单到了才去采购、生产,而非先生产出来,再去卖。体现在整个供应链上就是“零库存”的概念。
其次,看板系统。看板系统是配合及时生产制而生的。一旦主生产计划确定以后,就会向各个生产车间下达生产指令。
根据《库克传》记载,为了让这套理论适用于苹果,乔布斯先大幅精简苹果的产品矩阵,再由库克操刀,优化其中的零部件。最后通过削减供应商,把少批订单汇集成大数量的订单,增加在供应商端的话语权,同时降低供应链的成本。
苹果的极大掌控权来自于其产品力和供应链的把控。
归根结底,苹果的产品属于一类消费品。对于消费品而言,品牌即产品。而只要提起智能手机,就会想到苹果。
尽管前两年,苹果在全球销冠的位置上偶有波动,不过iOS系统本身的流畅性以及对硬件性能的压榨构成了强有力的护城河。以至于苹果可以拿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60%-80%的利润,保持业内最高水平。因此,尽管每次苹果的新品创新不大,但也不影响消费者一边吐槽,一边下单。
根据Canalys发布的2022年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报告,整体上看,虽然全球出货量在下降,但是苹果却没有受到影响,份额还上涨了不少。
在刚刚过去的618活动中,iPhone13全程坐稳销量冠军宝座,可见,江湖地位依然稳固。
这也就造成,尽管苹果对供应链企业十分挑剔,但很多企业依然以为苹果代工为荣。
根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2016-2020年(不包括2019年)苹果公布的前200名核心供应商,中国企业分别为73家、85家、86家、96家。愿意为苹果代工的企业有增无减。
首先,iPhone的不断迭代让这些代工厂有了稳定的来源。并且,相比给国产手机供应商提供代工,为苹果做代工依然挺赚钱。
其次,进入果链锻炼一番,能为自己打开更多的市场。
拿欧菲光来说,苹果仅为欧菲光带来四成收入却贡献九成利润,而国产手机为它带来六成收入却只有微利乃至亏损。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苹果在供应链的管控上严之又严。
一部手机的零件多达200多个,一个细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终端用户的体验。因此,苹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寻找优秀供应商且对他们进行强有力的管控。
据测算,对于单价百美元的硬件设备而言,其背后大概有700-800家供应商,而苹果核心供应商的数量大约200家。
成为果链上的一员虽然值得骄傲,但在苹果极其严苛的要求下,果链公司不得不通过极大研发投入来提升自己的良品率。毕竟,苹果也不会仅仅盯着某一家供应商,如果不达标,可以说踢就踢。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指出,近年来,为了分散供应链风险,苹果一直不希望依赖特定零组件供应商,而是积极采用多供应商策略,比如面板、存储芯片等都是由多家供应商供应。如此一来,不仅可分散供应链风险,也可让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牵制,有利于降低成本。
根据苹果2022年披露的供应商报告,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75家供应商承诺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生产苹果的产品,包括中国的50家供应商。新的挑战又将到来。
在苹果强话语权的模式下,有些企业开始主动或被动地逃离果链。央视也提醒国内厂商,要小心“苹果依赖症”。
近日苹果的代工厂仁宝电脑宣布退出苹果供应链,以后不再承接苹果公司Apple Watch和iPad等产品的代工订单,原因是作为苹果供应链,仁宝的成长性与利润均有限,国内供应链企业已经不再对苹果抱有任何幻想。
此前,由于被美国划入实体清单,市场陆续有消息称,欧菲光被苹果移出相机模块供应链,结果造成其净利润大跌90%。
苹果及其产业链企业,各自寻找出路
再好的产品,也有周期,尤其对于不断推陈出新的电子消费领域。当需求已经饱和,问题已经不再是我需不需要,而是我要不要换。
对于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市场而言,早在2016年渗透率就已见顶。从此,市场就是存量竞争者的游戏。
另外,从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高端智能手机市场(400美元或以上)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相比之下,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整体销售额增长7%,明显低于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速度。
消费者角度,用户的换机时间越拉越长,最早手机更换周期大概16-18个月,之后是20-24个月,最近是36个月。不久前,#年轻人为什么换不动手机了#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对于苹果而言,也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最近两年,库克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时不时透露出苹果的转型方向。概括起来,苹果正在专注于三个新的方向: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自动化,自动化指的是未来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苹果汽车。
从最初靠苹果起家到如今在市场上立定脚跟,果链里的公司也在试图突围,智能汽车(如富士康、立讯精密、领益智造)、VR / AR(如歌尔股份)、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成了他们探索的新赛道。
比如,歌尔股份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布局VR;立讯精密则在2014年切入可穿戴设备领域,今年2月份还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35亿元,其中35亿元将投向智能可穿戴设备生产项目。
民生证券通信、元宇宙首席分析师马天诣表示,无论是作为元宇宙的一个入口或终端,还是从AR/VR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智能穿戴设备都是比较容易使用的,但是目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不旺的情况会对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产生一些影响。
很多概念充满了想象,很多科技理念也诚需市场的验证。不论如何,苹果及其供应商们,将在市场的变革中不断探索自己的未来之路。